据介绍,2009年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约120万,死亡63万。在新增病例中我国就占40万,达到总数的1/3。而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平均在45岁左右,其中很多是30-40岁的中青年。比西方国家提早12-18年。其中,30-40岁的中青年发病比例上升最快。
他说,肥胖、少动、吸烟、大量饮酒、过量摄入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相应地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另外,如果有结直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史、肠道慢性炎症等情况,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升高。但专家提醒,结直肠癌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早期结直肠癌症状表现不明显,晚期表现为消瘦乏力、贫血、便血、大便变细、大便习惯改变、腹痛。因此一旦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大便潜血,应立即进行直肠镜检查进行确诊。
会上专家们反映,一些患者得知患有肿瘤后,往往相信“神医”和“祖传秘方”,把病情耽误到了晚期才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有的患者或是找到一个让他们不吃不喝的“道长”,或是被医院门口的医托蒙骗,走过一系列弯路后,才回到真正可以给他们进行有效治疗的医院。然而,那时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徐瑞华教授指出,目前关于肿瘤信息的传播渠道有限,正规的渠道更少。有许多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网站,部分存在一定的商业利益,使提供信息的可信度比较低。“医院一般定期有癌症科普知识宣讲,癌痛治疗讲座,邀病友参加,病房走廊挂有癌症科普治疗宣传海报,告知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及处理和平时饮食生活注意事项等。”
然而,这些正规渠道并不那么吸引人,利益驱动的是一个更庞大的“江湖”。在一些肿瘤医院门口,总有专人散发各种治疗信息。有病人相信医院门口的传单,居然一口气买了2万元的“药”。而报纸上也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字眼———“国际医学泰斗为你揭密顽疾真相”、“最新科技微纳米技术”、“癌症患者的福音”。这些广告在显著的位置刊载,引人注目。“但能信任的信息几乎没有。”徐瑞华说。
“病急乱投医”,一些失去治疗意义的晚期癌症患者,更容易相信广告中的宣传语。徐瑞华称,肿瘤患者普遍都有恐惧心理,加上求生的欲望,很容易丧失基本的判断力,期盼获得江湖传说中的奇迹,希望通过某种方法很快治愈疾病,虽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自我诊断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漏诊。故对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
①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
②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③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④腹部可扪及肿块;
⑤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