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市面上的凉茶由甘寒或苦寒的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除湿及生津降火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正确饮用凉茶,确能解除或减少体内的湿热燥火,清凉身心,愉悦情绪;但用之不当,会引起苦寒败胃、耗伤津气、困阻脾阳,引起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精神匮乏等副作用。
“凉茶里含有大量寒凉中草药,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谢立群说,如果常有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可能属于“阳虚”,多饮凉茶无异于“雪上加霜”;儿童是纯阳之体,很易上火,但其脾胃消化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面对外来寒凉刺激并不能及时调整适应,反易受药物影响出现腹痛、腹泻等一系列胃肠不适症状;老年人阳气渐弱,同样可能因凉茶的寒性刺激损耗阳气,并出现消化系统病变;此外,女性月经期及产褥期对寒凉刺激极为敏感,不加节制饮用凉茶虽可带来一时清凉,但也可令体内血流滞涩缓慢,导致痛经、月经不调,严重者还可能引起闭经、大出血等。
天气干燥,很多人容易“上火”,也喜欢靠喝凉茶来“去火”。
胃肠疾病要当心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这些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祛痰养肺保平安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另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时”的不同。
1、早春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2、仲春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3、晚春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