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专业(获博士学位),后分配至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从事医疗及临床教学工作。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曾于1991年9月-1993年7月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临床研究班学习, 1997年9月-199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进修分子酶学和高级生化技术。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学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擅长采用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内科疑难杂病。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及“北京市中医糖尿病诊疗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心学科”学科带头人助理及后备学科带头人。
①临床工作: 长期把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林兰教授“2型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稳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模式。临床擅长采用调理阴阳法逆转糖耐量异常预防糖尿病、截断扭转法防治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益气滋肾活血法分步分阶段治疗糖尿病肾病、滋阴潜阳理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中医内外合治分期分步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法治疗甲亢。滋肾健脾清利法治疗高尿酸血症。2003年任广安门医院赴胸科医院“抗非典医疗队”内科组长兼通讯员、2005年任广安门医院赴甘肃武威地区医疗队组长、2007年宣武区长西社区医疗站兼职工作3月。2参与制定的指南和标准已发布6种,正在研究1种: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WHO西太区《基于证据的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疾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内分泌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0》、国家质量总局《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广安门医院《诊疗规范》内分泌部分。
②科研工作:擅长在临床工作中,发掘科研问题,提炼科研课题;在多学科交叉碰撞中,产生科学灵感,建立科研方法。先后承担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利用个体化诊疗平台评价中医药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课题“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益气活血经方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分子机制及方证对应研究”等。主要参加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6项。目前在研各级课题17项,累积经费460余万元。200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博士后特别资助”。承担的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发出适用于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的“糖尿病中医住院病历信息采集系统”已在临床应用。
③专科建设和学科管理:先后在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圆满完成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的国家中医管理局中期评估和验收工作。当前,该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先专科建设单位。
④教学工作:带教实习进修生120余人次,直接培养硕士2名,带教硕士8名,博士7名,博士后3名。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外导师”和兼职副教授。曾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授《伤寒论研究》和《金匮要略研究》部分课程、为西学中班讲授《内经选读》和《方剂学》课程。
⑤获奖和主要荣誉情况: 近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著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2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2003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优秀中西医结合抗SARS科技工作者”、2004年获第二届“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抗SARS特殊贡献奖、2005年北京市“第十批科技新星”培养结业。2007年获广安门医院“科技标兵”称号。2008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行健”中医药优秀博士后传承创新奖二等奖。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称号、2010年获“首都百名学习之星”称号。
已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医学科普3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著作3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