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癌平均发病年龄
比西方女性早了10年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张面孔”,但乳腺癌不仅会令女性失去乳房,还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每年,全球有130多万名女性罹患乳腺癌,有40多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值得警惕的是,我国一项乳腺癌多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显示,患者就诊年龄平均为48.7岁,比西方白种人发病提前了10年!其中,超过1/3的乳癌患者在40-49岁之间得到确诊。乳腺癌的发病似乎有“都市化”、“高端人群”的特点,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乳腺癌患病率更高,这可能与都市女性精神压力较大、脂肪蛋白摄入水平更高有关。
仅靠自检不足够
定期筛查不可少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指出,要发现早期乳腺癌,很大程度要靠女性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20岁以上女性定期筛查必不可少。
说到早查,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癌的主要症状就是乳房肿块,她们往往把“自摸”当作检查的主要方法。事实上,仅靠自检不足够,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触摸经验,很多女性难以准确掌握自检方法,容易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而且,乳腺癌在早期没有肿块,仅有几毫米,若摸不到肿块就以为平安无事,这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建议40岁以下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钼靶X光检查,随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今后检查的频度。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是动态的,一般从病变到演变成有浸润及转移能力的进展期肿瘤大约需6-10年时间。今年没有检出并不等于明年、后年就不用检查,随着肿块的生长,被检出的几率也就增大。
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有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未哺乳、55岁以后才停经的女性,属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更要重视定期去医院做相关的乳腺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排除或明确诊断。对于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及早开始治疗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据邵志敏介绍,近年来,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不断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的预后。
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助你远离乳癌
邵志敏呼吁,每位女性都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乳癌。
1、坚持运动。每周运动5次,每次30-45分钟,规律的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过度肥胖,降低雌激素在体内的含量,有利于防止乳房疾病的发生。
2、多吃新鲜蔬果。低脂饮食能够大大降低患乳癌的几率。多摄入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西兰花、甘蓝等,其中所含的莱菔硫烷能够抑制体内癌细胞复制。美国医学界的研究发现,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3、少喝酒。经常饮酒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很少饮酒者高,有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酒,患乳癌的几率将提高21%。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4、学会减压。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往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内分泌失调,长此以往可引起细胞分裂失控而出现癌变。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心境愉快。
知多D
“粉红丝带”的由来
著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原副总裁伊芙琳·兰黛是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的发起人。在1992年10月美国乳腺癌防治月中,兰黛夫人通过在全美的雅诗兰黛专柜派发成千上万条粉红丝带和“乳腺癌自我检查”宣传卡,打响了乳腺癌防治战役的第一炮,粉红丝带随后成为全球公认的乳腺健康的标志。如今,每年都有逾400万条粉红丝带和更多的健康教育材料散发到世界各地,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已延伸到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为千万女性传递了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