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不烦呀!”儿子不耐烦地回到房间里。
“我连问你的资格都没吗?”剩下的只有母亲在儿子屋外抱怨着……
案例中的母亲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并没用将焦点放在他的感受里,而是直接问成绩。这时期的孩子容易敏感,如果尝试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儿子,上了一天的课很疲惫了吧”,看到儿子不理睬,你可以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妈妈感受到了你今天有些疲惫,你希望我可以做些什么吗?”把孩子当成大人,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去关心他。当孩子向父母说出疲惫的原因,并开始寻求你的建议时,你可以用“感知位置法”,以“如果妈妈是你的话,妈妈会……”,慢慢地给予一些建议,而这些正是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